世界孤独症日:听力损失会导致老人孤独自闭,不能忽视!
4月2日是“世界孤独症日”(也称“世界自闭症日”),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的自闭儿童需要被关注,但也别忽略了老人也会孤独自闭。
根据听力学的研究,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,女性稍晚。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资料显示,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,近三分之一受到残疾性听力损失影响。国外的一个多中心观察分析证实,老年人如果出现听损而没有合适干预的话,更容易患上孤独症、阿尔茨海默病(老年痴呆症)。
老人出现听力损失后,一般会经历四个时期。
刚开始发生听力损失时,一般对日常生活和社交影响不大,很多老年朋友通常都不会在意,或者认为人老了听力下降是很正常的,并不会想要去改善听力情况。
随着听力的持续下降,老人开始出现交流障碍,日常生活和社交受到影响。 当听力下降时,听觉通路受到抑制,大脑的输入(刺激)明显减少,就会大大减少语言中枢处理声音的可用资源,影响老人的语音识别能力。听损时间长了,老人不仅听不清或听不全,甚至已经有些话听不懂了,交流非常困难,对生活影响很大。 此时老人与其他人的交流已经非常被动,当别人有说有笑时,老人常常在一旁发愣,甚至会揣测别人是不是在偷偷嘲笑自己,变得多疑、抑郁,与家人沟通也越来越少,甚至影响到家庭和谐。 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时才意识到需要佩戴助听器,但听力问题已经对言语分辨率和思维能力产生了影响,此时才佩戴助听器,要比早期就佩戴助听器的人花更长时间去适应和练习,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配合与支持,帮助老人建立信心,鼓励老人坚持佩戴助听器以及进行言语康复训练,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如果一直不干预老人的听损问题,任由老人的听力和言语分辨率继续下降,最终会导致老人逃避社交,基本停止与外界交流,相当于处在自闭孤立的状态,进一步加重抑郁与孤独感。
据《柳叶刀》资料显示,听力受损、抑郁、社会孤立都是诱发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因素。此外,国外多本权威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证明,长期的孤独感会加速心血管老化、让身体发炎、影响免疫力等,严重影响人体健康,甚至缩短寿命。
万一老人因为听损而发展到自我封闭阶段,也不要太过灰心,只要老人还有残余听力,选配助听器都能起到一定作用,但需要老人自己、家人以及听力师多方付出更大的努力,才有助于老人逐步走出无声世界,走出自闭,走出孤独,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。
参考资料:生命时报、羊城晚报、人民政协网 海之声温馨提醒:老人出现不可逆的听力损失,越早佩戴助听器越容易适应,后期效果就越好,晚年的生活质量就越高。如果需要听力方面的帮助,请及时联系我们的专业团队。
- 上一条没有了
- 下一条肾气不足,听力不好。请收好护肾“黄金八法则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