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招教你预防耳鸣耳聋,保护残存听力!
宠粉狂魔小海上线啦!!
对于许多患者而言,耳鸣是一种慢性症状,或者可以成为慢性病。治疗目的在于减轻耳鸣的影响,以及纠正相关的功能障碍。
耳鸣病因明确后,应积极治疗病因
如果是抑郁症和失眠患者,可通过心理治疗和纠正睡眠障碍,来减轻耳鸣症状。
血管源性的耳鸣,针对原发病,可采用多种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。比如良性动脉变异时,结扎相应病变血管。
伴有听力损失的患者,通过矫正听力损失,或者佩戴助听器、植入人工耳蜗等方式来获得治疗效果。
药物耳毒性引起的耳鸣,应当停用这些药物,防止病情进展。
耳鸣习服疗法:通过心理治疗及结合可佩戴的发声器,促使患者对耳鸣信号的习服。最终达到使患者除非特别有意识地注意耳鸣,否则不会察觉到耳鸣,或者即使感知到耳鸣,也不会引起心烦气躁。
认知行为疗法:这种治疗需要患者写日记,完成作业,激发起积极性。通过教会患者识别问题,强化应对,学会分散注意力的技巧,以及学会放松办法,从而改变自身对耳鸣的心理反应。
掩蔽疗法: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,产生低强度声音,以减少患者对耳鸣的感知。对于听力损失引起的耳鸣,使用助听器也可以掩蔽耳鸣。
病因不明确,或者病因明确但久治不愈,或者病因治愈后遗留耳鸣的患者可以进行综合治疗,包括耳鸣习服疗法、认知疗法、松弛疗法、掩蔽疗法等。伴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耳鸣患者,应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。
如果耳鸣已经存在较长时间,随着时间的推移,带给生活的困扰会逐渐减轻。如果确实无法缓解,并因此带来不良情绪,应当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,勿轻信“神药”、“偏方”。如果耳鸣影响到睡眠,也应当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,尝试合适的治疗策略。
所以,不管什么疾病,都应该提前预防,一旦发现就要尽早治疗。
很多朋友在得知自己有耳鸣耳聋时,要么是病急乱投医,要么就是情绪低落,从此听之任之继续恶化发展。其实在这种时候,我们更应该采取正确的手段保护残余听力。
如果耳鸣频繁出现,容易使人产生烦躁、焦虑及抑郁等情绪。反过来,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排解,会加重耳鸣。如果经常处于急躁,恼怒的状态中,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,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,水肿和听觉障碍。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。所以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。
◆ ◆ ◆ ◆ ◆